肾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病死率为未并发糖尿病肾病者的30倍。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尿微量白蛋白来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程度,并以此作为糖尿病肾病分期的依据。有研究认为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后,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则难以逆转,而糖尿病肾病早期是可逆的,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印迹发现编码胱抑素c基因在所有被观察的组织均有表达,包括。肾、肝、胰、肠、肺及胎盘。由于基因能在所有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机体产生率相当恒定。其浓度不受性别、年龄、肌肉量、炎症反应、发热、肿瘤、饮食摄入等因素影响。由于胱抑素c是一种分泌性低分子量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惟一器官,所以血清胱抑素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由此可见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
近年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不同的途径,除了经典的从蛋白尿到肾功能衰竭的途径外,还有些患者未经过微量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的阶段就发生了肾损害,故有学者认为血清胱抑素C挑战了传统从蛋白尿到肾功能衰竭的观念。
基于上述理论及本研究结果,作者认为糖尿病病程年以上时的肾脏损害程度已经与糖尿病肾病Ⅲ期相当,临床可开始实行保肾治疗。并且,临床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需留24h尿,而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则更为简便、灵敏,故以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测定取代尿白蛋白排泄率来重新定义糖尿病肾病亦有可能,但这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胱抑素水平,用于预测早期肾功能的改变,在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之前早期进行干预,包括严格限制使用对肾功能可能有损害的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等。对于病史超过年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尚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即可开始实行保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