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阴虚燥热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两虚是病机关键,“湿”、“瘀”是贯穿始终的病理环节,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是最终病理变化。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标实又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最终五脏具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血瘀痰浊,浊毒内留,水湿浸渍,表现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炎症因子属于中医学“内生之毒”的范畴。毒邪内聚,郁而化热,热毒蕴结,耗伤阴津,是消渴病及各种病症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本病的治法必然是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化浊祛湿。
参芪复方作为治疗T2DM的经验方,人参、黄芪、山药补益肺脾肾之气,兼有益气祛湿之效;山茱萸、生地、天花粉滋养阴液,清热生津;丹参、制大黄活血化瘀,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化浊祛湿之功,正对消渴病气阴两虚,燥热沣伤,瘀血阻滞,湿浊内停之基本病机。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可增加肝糖原,对血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能延缓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人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和改善微循环作用。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会不会导致其他疾病?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为什么会出现肾脏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