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本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缺乏高血糖代谢紊乱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病变超微结构观察和酶动力学研究等,对糖尿病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尽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来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其中以血管与代谢紊乱机制最为重要。
1.血管机制 从糖尿病动物模型和糖尿病患者组织活检中得出,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较密切的是小血管尤其是微血管病变鶒,主要表现有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面积扩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肥大、水肿以及透明变性,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从而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另外神经缺血缺氧可能还与糖尿病高血糖所致高渗状态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如血液黏滞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糖基化蛋白产物形成等。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鶒,STZ)诱发的糖尿病鼠中,神经血流量减低至正常的2/3。同时通过临床和动物模型观察证明予以前列腺素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可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使糖尿病神经病患者或大鼠的神经传导功能等得以恢复和改善更进一步说明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管病变所致神经缺血缺氧有关。大多单神经病变可能较多支持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血管机制。
2.代谢机制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异常的代谢产物直接损伤神经鶒影响神经的营养和血供,进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最终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多数双侧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支持此学说
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活性增高:健康搜索在多元醇代谢途径中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是一种高度底物依赖酶,正常情况下AR活性很低但在糖尿病高渗状态下,AR活性大大提高,神经组织内较高的葡萄糖被还原生成较多山梨醇,且山梨醇必须经脱氢酶转化为果糖方能渐渐氧化,而此时山梨醇脱氢酶活性降低故导致山梨醇在细胞体内大量蓄积山梨醇的蓄积,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使其渗透压升高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另一方面高血糖情况下,葡萄糖能竞争性地抑制神经组织摄取肌醇,同时由于山梨醇通路活性增强肌醇合成减少,二者使神经细胞的肌醇水平大大下降,细胞合成的肌醇磷脂随之减少,其代谢产物也相应减少,进一步使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活性下降最终导致Na+-K+-ATP酶活力降低,后者的变化将阻滞胞膜的去极化,从而影响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该酶活性下降,必然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严重时,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朗飞结水肿引起脱髓鞘改变;同时PKC活性的降低会影响胞内其他酶的活性,导致神经细胞对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摄取减少,能量利用下降,使神经营养功能受损。
上一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神经病变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