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值耳熟能详,熟记在心,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对自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也“了如指掌”。所以,现在突然“冒出”个“平均血糖”(eAG)使大家既感到困惑又感到陌生。
其实,“平均血糖”是近年国内外糖尿病学者经常提到的“热门话题”。有学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平均血糖”将取代糖化血红蛋白,成为未来血糖监测的大趋势。
那么“平均血糖”(eAG)到底是怎回事呢?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糖化血红蛋白化验结果将可用“平均血糖”进行报告,表述为“糖友”更熟悉的血糖单位,这样,患者将对病情判断更加清晰明了且易于掌握。
目前,可通过以下公式把糖化血红蛋白值转换为平均血糖值(eAG):
1.eAG(mg/dl)=28.49×HbA1c-45.36
2.eAG(mmol/L)=1.59×HbA1c-2.59
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上述公式并不算复杂,看几遍就能熟记在心,用到时基本可以信手沾来。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上述公式仍然难记,而且计算仍嫌复杂。
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第二个公式(国内目前多用mmol/L计算血糖值,故本公式常用)加一个常数(1.6)就可简化成如下更为简便实用的公式:eAG(mmol/L)=HbA1c+1.6
如某病友的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是7.0%,那么他的“平均血糖”(eAG)=7.0+1.6=8.6mmol/L。与原公式计算的数值基本相同。这个“简化公式”,易记、易学、易用。但有个“缺点”,它只能计算小数点后一位数,并且是近似值,所以仅供参考。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月经期间如何监测血糖?
下一篇:血糖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