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学相当复杂,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和细胞因子均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肾小球微循环障碍也与肾病的发生有关。DN早期病理改变为高滤过、高灌注所致肾小球肥大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晚期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DN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其Ⅰ期、Ⅱ期临床上难以诊断。Ⅲ期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时期,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进展将加速,而且不可逆转,治疗上非常棘手。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含量,发挥强大的扩血管作用,尤其对靶向部位的血管作用更加明显,对肾脏病变则可通过增加肾血流量,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不足,降低出球小动脉内压,改善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缓解糖尿病肾病并延缓其病情发展;PGE1还通过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在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沉积,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嘲,有效降低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