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与肺、脾(胃)、肾三脏关系密切。其病因包括素体阴虚,五脏柔弱;过食肥甘,形体肥胖;情志内伤,劳欲过度,久服丹药等。
随着近年人类心身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学界已逐渐重视精神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有报道,48%的糖尿病患者系因情绪不良、家庭冲突或社会事件而复发,有76%的糖尿病患者属于A型性格,即有较明显的追求成就、争强好胜、做事匆忙、急躁易怒等特点。现代医学已证实,恶性心理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血压升高,导致病情恶化。
中医界早已认识到情志异常对消渴病的危害。刘河间《三消论》日:“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中医认为肝与情志最为密切。情志致病始于郁,久郁化火伤阴而成消渴。
情志致病过程中,郁的产生取决于情志因素和肝的疏泄功能两方面。消渴者素体阴虚,肝阴血不足则疏泄无力,易致情志内伤而成郁,反过来郁久化热又必耗伤气血阴津,使肝阴更亏,二者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卫。临床治疗当以从疏肝郁、补肝阴人手。
疏肝滋阴煎方中,柴胡疏肝开郁,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养阴滋液之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药合用取六味地黄补阴之意。葛根除烦止渴.《本草纲目》谓其“散郁火”。丹皮入肝经,《本草求真》日:“能泻阴中之火,使之退而阴生。”生龙骨、牡砺配伍合用滋阴潜阳,镇静安神。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益气滋阴,为近代名医施今墨治消渴之名药对。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益气滋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