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低血糖被称为“餐前饥饿现象”,这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多见于体型胖的人。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糖尿病早期多种机制使得胰岛素生理作用减弱,为了维持血糖正常,需要代偿分泌大量胰岛素,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逐渐出现分泌胰岛素的速度减慢,分泌高峰延迟,使本该在进食后10分钟到半小时出现的高峰,后移到餐后2—3小时,因此导致餐后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控制血糖上升,而在下一餐前却因胰岛素过多造成低血糖。
不同的人,其低血糖症状并非完全一样,这与患者的年龄、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低血糖的程度、发生速度及持续时间都有关系。有些人对低血糖反应比较敏感,血糖一低马上就会出现饥饿、出汗、心悸等感觉,而有些糖尿病朋友则由于长期慢性低血糖,反应较差,甚至可能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年龄不同,症状也不同,中青年人的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饥饿、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但老年人往往症状不典型,多以嗜睡、意识障碍、偏瘫、抽搐等精神症状为主。
临床中一些年轻女性得了糖尿病很是焦躁,情绪比较紧张,或者是近期有精神创伤,出现这种症状的可能性也越大。对这类人而言,可以适当在上午十点或者是下午四点安排加餐,吃少量食物和水果即可,以缓解食物反应症。但最好别选草莓,因为草莓在体内分泌的一种酶,可能会干扰血糖。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放任不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建议有过类似症状的患者,最好尽快就诊,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得到明确诊断。
上一篇:口干眼干 警惕干燥综合征
下一篇:高血糖“假适应”酿出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