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自然发病过程长达六个时期,多发于青少年发病症状不明显,并且没有较为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Ⅰ型糖尿病的诊断成为一个难题。
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p细胞破坏而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机体代谢紊乱,而致高血糖、高血脂和高酮体血症,同时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血浆渗透压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酮症酸中毒时二氧化碳滞留,呼吸中枢兴奋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深快,呼气中出现特异性气味。
此患者初起为发热,继之腹痛呕吐,而被误诊为阑尾炎、急腹症,接着又误诊为颅内感染。误诊原因主要是对儿童期糖尿病警惕性不高,只追求片面局部症状而忽视对全身症状的综合分析,且病史问诊不详。因此,临床医生对于有呕吐、腹痛、脱水酸中毒患者均应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同时应急测尿糖、血糖、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
儿童期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的诱发而引起,其临床症状可不典型,部分食欲正常或减低,体重减轻得快,消瘦乏力,精神萎靡,对于首次发作的糖尿病开始可仅为发热咳嗽,继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随之脱水酸中毒和意识障碍,因此易误诊为急腹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Ⅰ型糖尿病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并获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有种疫苗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但同时也应看到,所用疫苗大都为一些自身抗原,自身耐受机制复杂,影响因素甚多,对它的认识仍不够深刻,而有些动物实验也显示这种干预措施存在着潜在加速发病的可能性。
另外,人类Ⅰ型糖尿病发病受多种因素调节,即使针对细胞的自身免疫已启动,并不预示着必定发展为显性糖尿病,可能这种自身免疫会因某些调节因素而停滞于某一阶段,此时外源性给予自身抗原也许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诱导型糖尿病自身耐受时,一般倾向于诱导免疫反应由Thl型向Th2型转变,但在体液免疫过分加强后,使疾病最终转归变得难以预料。
由于对Ⅰ型糖尿病的认识不够深刻,诊断标准不明确,再加上病情发展缓慢,准备期长且无明显症状,患者不够重视等因素,致使Ⅰ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这一问题应该得到医务人员以及有家族糖尿病史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