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媒体有关“吸入型胰岛素”的报道吸引了众多糖尿病患者的关注。难道使用胰岛素可以不打针了吗?糖尿病领域还有哪些新进展?
口服、吸入等胰岛素剂型一直是全球各大药厂研发的目标。事实上,吸入型胰岛素2年前已经在美国上市了,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存在肺癌风险,该药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加了黑框警告,已于去年退出了市场。
所谓吸入型胰岛素,就是把药制成极细的粉末,再使用特殊的装置吸到肺中。由于胰岛素是外来的蛋白质,容易造成气管损伤。现在,虽然一种吸入型胰岛素退出了市场,但还有新的产品在研发之中。
除了上述剂型,胰岛素能不能做成口服药片,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一直以来有企业在研究口服胰岛素,但目前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难过关。研究表明,口服胰岛素的利用度仅仅是注射方式的1%。这就是说,假如要口服,就要用打针剂量的100倍,这对患者来说经济负担太大了。并且,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就更无法评估。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是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精细调节的,这一点口服胰岛素根本做不到。所以,口服胰岛素现阶段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虽然胰岛素方面的消息或多或少让人有些遗憾,但新降糖药方面的消息还是让人欢欣鼓舞。近两年来,一类名为“胰升糖素样多肽(GLP-1)相关药物”相继上市。
GLP-1又叫“肠促胰素”,顾名思义,是由肠道分泌的。人吃饭以后,肠道就会分泌这种物质来刺激胰岛素生成,从而降低血糖。而且这种物质是根据血糖高低“按需分泌”的,因此不会导致低血糖。除此以外,GLP-1还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等途径来降糖,并让人产生饱腹感,减低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