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糖尿病肾病大体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易被忽视,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即发生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其中炎症因子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6和TNF-都是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因子,二者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损伤,诱发胰岛素抵抗。TNF—可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的传递和其它细胞或组织的间接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IL-6作为急性期反应的调节因子,可导致2型糖尿病特有的脂质代谢紊乱,作用于脑,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生长激素,产生皮质醇,还可以在内皮细胞上发挥作用,通过合成黏附分子和化学诱导剂,提高白细胞的杀伤吞噬能力,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导致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由于IL-6的释放,将削弱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胰岛素的缺乏又可以促进急性期反应的增加,导致IL-6水平升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促进糖尿病的发展及DIN的发生发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赤芍、川芎、当归尾等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直接保护作用;黄芪具有利尿消肿,改善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等作用,黄芪多糖还可通过改善肝脏的内质网应激来减轻内质网损伤,增强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胰岛素信号蛋白合成量和活性,从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此外黄芪还具有降低炎症介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