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是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的水果,以北方品种为佳。梨又可入药,性微寒,味甘、微酸,入肺、肾经。功效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主治热病伤津烦渴、消渴、肺热咳嗽、咯血、吐血、噎肠、反胃及等症。糖尿病属消渴病的范畴。
古时有不少人用梨治疗烦热和消渴病,确有良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指出,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和解毒之功效,是一味治疗消渴病的良药。
据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述,唐代有一士人患风痰已深,医生拒绝治疗,只劝说他早日返回家乡。士人在惶恐不已之时遇到了兽医赵鄂。赵建议士人每天多吃消梨(秋梨的一种,如红消梨之类),感到口渴就吃梨。数月后,士人病终痊愈。士人虽说患风痰,但从他口渴不已的症状来看,也同时患有消渴病。
医生总是告诫糖尿病患者,忌食糖份高的甜食,而古传秘方恰恰相反。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冯氏的体验是,口渴时,吃一两个甜梨,仍感到口渴,可再吃梨,一直吃到不渴为止。并提出,一定要吃甜梨,如鸭梨、雪花梨、白梨等。遇无梨季节,亦可食白萝卜代之(长形甜味),与吃梨有同样的效果。吃梨治消渴病的记载可以从冯权朝老人吃甜梨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中得到验证。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怎样的饮食习惯?
下一篇:女性饮酒有助于预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