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它的治疗,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有些糖尿病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反过来,心理波动又会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影响。所以,糖尿病治疗专家建议,要对有心理波动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青、中年人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黄金时间,常常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想去看医生、服药,但工作一忙就什么都忘了。有的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比较忧郁,认为疾病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给工作带来一定损失,牵挂家人和工作的责任感,使患者考虑过多。40~60岁的人正处于“多事之秋”,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男性往往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比较敏感,多疑虑,焦虑紧张;女性更年期,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的平衡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阵发性全身发热、头痛眩晕、心悸胸闷、手足出汗、关节疼痛等。生理的变化和身体的不适可引起情绪不稳、焦虑加重、多疑、抑郁、爱争吵、易冲动等心理反应,处在这一时期的糖尿病患者要对糖尿病心理治疗引起重视。
1.认真学习糖尿病科普知识,通过阅读、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分析,掌握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
2.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糖尿病是一种可以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慢性疾病。造成糖尿病患者残废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以是完全没有症状,也就是说,患者本人可以完全没有感觉。但是,认真、全面的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这些并发症,合理的治疗可避免或减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3.知道自己服用的降糖药,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如果记不住,那每次看病时,必须将小药瓶带上,或者让家属将所服用的药物写在纸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情况。
4.明确自己的治疗目标。比如血糖、血压、血脂应控制在什么水平,若经过努力达不到目标,就需要找专科医生提供帮助。
5.细心观察,患者本人最好有记事或记日记的习惯,比如什么情况下舒服,什么情况下不舒服;吃什么会血糖高,吃什么血糖没有变化;吃什么水果好,哪些水果最好不吃……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自备一个血糖测定仪,学会自己测血糖、作记录,并经常分析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