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中的果胶进入消化道后,可吸水膨胀,形成胶体结构,这种胶体结构一方面可以减慢胃的排空,增加饱胀感,减少食量,另一方面可延缓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两方面的作用均有利于稳定血糖,避免餐后血糖高峰峰值过高。看一下下面的数值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别,小分子糖的血糖指数:葡萄糖100%,麦芽糖105%,蔗糖65%,乳糖46%,果糖23%,木糖醇19%。由此看来,食物的含糖量多少,不是决定着病人血糖升降的唯一因素,还要看其中所含的具体糖分的作用。
虽然水果的好处很多,但是其中含的糖分确实不能忽视,这就要求每个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能否进食水果及进食的时间、品种及数量:1.吃水果的时机:在血、尿糖控制相对稳定一段时间(1~2周),空腹血糖<7.8mmoI/L(140毫克/分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0mmoIlL(180毫克,分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7.5%以下,病情稳定。不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患者,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用含糖量低、味道酸甜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像草莓、西红柿、黄瓜等。2.吃水果的时间: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比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1小时吃,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等于是增加了正餐的负担,且进食后应适量活动。此外在饥饿、体力活动增加时和酮症酸中毒应用大量胰岛素时也可食用水果作为能量和营养素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加餐是不需要额外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
上一篇: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害
下一篇:水果好吃糖尿病患者也要管住自己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