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人类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大健康杀手,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都非常高。该病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通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在尚无有效的根治的方法的情况下,控制血糖水平尽可能的接近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要求。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自我监测是综合性防治糖尿病的五大要素,缺一不可。
合理的控制饮食,能够减轻胰岛素8细胞的负荷;而运动可以促使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使肌糖原合成增加、胰岛素转移血糖的活性提高,从而降低血糖药物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需要通过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时间等,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和保存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合理的饮食、科学的运动、有效的自我管理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糖尿病作为一种不能根治的疾病,患者对于该病的认知程度是护理干预是否能够奏效的关键。所以,通过健康教育克服患者的思想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理想血糖的目的。
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降糖药物来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指导患者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遵守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告知患者药物的起效时间,要按时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注意注射部位左右对称轮换,同时要注意将胰岛素保存在2℃~8℃的冰箱,防止阳光直射或骤冷骤热。
出院前再次了解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继续按照人院后确定的食谱以及药物进行后续治疗。强化患者饮食、运动、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等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要坚持自我检测,血糖和尿糖最好每天一次,体重、腰围、臀围每月检查一次,每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定期到医院复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
上一篇:核磁共振原理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下一篇:如何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