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清浊不分、升降失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五脏不得滋养。津不上乘则口渴欲饮,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胃中积热而致消谷善饥。脾虚水湿不化直趋下焦则小便频数,脾主四肢、四肢失养则见倦怠乏力、形体消瘦。熊曼琪等认为脾虚是消渴病重要病机,认为脾气虚弱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脾气虚弱证候。临床观察,糖尿病常出现脾气虚夹湿,或阴虚兼湿热证候,有舌质红苔厚腻、肢体困重、脘痞不饥等。糖尿病的发病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生活条件好则肉食较多。
专家认为《素问·奇病论》中已说得相当明确,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研究表明,动物食品提供的主要是前体酸,饮食中前体酸过多可能引起酸性物质积累,造成人体体液的酸化,进而细胞新陈代谢低下甚至发生障碍而老化,而脾脏受累则首当其冲。糖尿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脾虚转输失调、升降失司所致。脾阳虚、脾阴虚都可引发消渴病。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则津液不能上承布散,累及于肺、胃、肾,故可有消渴表现。
上一篇: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内容
下一篇:2型糖尿病引起糖尿病合并脂代谢调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