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有多种降糖药物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bA1C,但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显示除降低HbA1C外,一种药物在减少微血管并发症方面有强于其他药物的疗效。现已应用于临床的降糖药物有以下几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时服药。长效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等,一般每日服药1次,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缓释或控释片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否则就起不到“缓释”、“控释”的效果了。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此类药物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常用的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等。顾名思义,它可以快速短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一般每日3次,于进餐前或进餐时口服,如不吃饭则不服药,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3.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可能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为熟悉的一种降糖药,由于它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服药时间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但有些患者服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故可餐后或餐中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一般每日2~3次。如服二甲双胍缓释片,也可每日1次服用。
4.噻唑烷二酮类
主要包括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盐酸吡格列酮(艾可拓、卡司平)等。它与二甲双胍一样,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发挥稳定而持久的降糖作用。这类药物一般在每日的同一时间服用一次,每次1~2片,与是否进餐无关。
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应当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