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它的治疗,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有些糖尿病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反过来,心理波动又会对糖尿病的治疗产生影响。所以,糖尿病治疗专家建议,要对有心理波动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国外的众多研究就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一项研究对92名8~13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0年后发现,在他们当中各类心理障碍累积发生率高达47.6%,是正常人群的3倍。其中又以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性显着增加,但未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些心理问题/障碍包括了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行为问题,它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可影响到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并可能导致他们到成人时期发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性疾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年轻做事容易冲动,对糖尿病的反应较强烈,他们不愿面对患有糖尿病的事实,从心理上抵触糖尿病的治疗。通常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有的急于求成、不遵医嘱、过量服药,也有的自暴自弃,产生悲观心理,对前途流露出渺茫感,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轻生行为。也有一部分人为了上学、求职,为了不受社会的鄙视,不得不把自己的病情隐瞒起来,造成精神和心理的巨大压力。在这个时期医务人员或糖尿病患者家属要多注意患者情绪,必要时进行疏导,督促患者多看有关心病情相关的书籍。
同时,在1型糖尿病的患儿家庭中,患儿的父母常常会因子女失去健康而极度悲伤,因而会增加患儿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这时家长应控制自己、尽快消除恐惧和顾虑,因为此时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到患儿,患儿对家长的表情、态度以及言行举止都十分敏感,所以家长在患儿面前应镇静自若,以使患儿能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医生的责任也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感情上和糖尿病知识方面给与患儿及其家长热忱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可使他们找到一种感觉上的平衡,有助于患儿父母渡过应激反应期,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疏泄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出现厌世情绪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