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致函北京晚报
共同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公益活动
本报讯 今天,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防治基金委员会致函北京晚报,倡议共同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公益活动。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基金委员会专家指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居住环境日益严重污染,中国人生活方式巨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糖尿病流行呈现新的特点,表现如下:
①中国糖尿病发病人群增长速度快,发病人数多,致残率高,死亡率大。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处于剧烈上升的阶段,从1990年的1.2%上升至2000年2.4%,比1990年翻了一番。目前,全世界糖尿病人数2亿人左右,中国糖尿病人数为4千万,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1/5。我国糖尿病人群因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达6成以上,成为临床医学中非常棘手难题。
②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差异性明显。表现在地域、城乡、文化等方面。地域差异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城乡差异上呈现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城镇高于乡村,体现经济程度状况与糖尿病发病形成正比关系。一定区域里,文化差异上呈现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高者,表明文化程度低者在饮食、运动、保健知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风险。
③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水平存在较多不足,与西方国家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保健知识不足,保健意识不够。我国糖尿病专业医生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生水平亟待提高。统计表明,我国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人群发现率仅为 1/4左右,众多糖耐量异常患者,由于不经常去医院检查身体,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基层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不知糖耐量检验或从未给患者做过糖耐量实验,使大量糖耐量减低人群得不到有效的医学干预和治疗。
④ 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组织体系需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防治糖尿病是医院和卫生部门的事,其实,防治糖尿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新闻媒体尤其能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一个健康的社会机体,不仅是经济的繁荣,也要求社会主体的人有着高质量的生活和健康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会昌盛,社会才会和谐。
由上看出,切实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乃至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工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中国糖尿病防治基金会与《北京晚报》将共同开立关爱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糖尿病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包括:
1、在北京晚报开设糖尿病健康教育专栏,以系列解答的形式,实现与读者互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共同设立读者热线,由糖尿病基金委员会邀请我国权威糖尿病专家给读者朋友释疑解难,突出本次活动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3、开展糖尿病知识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