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定点专科医院(05155011)不受医保指定医院限制
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 >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北京晚报 >
王执礼教授答糖尿病友问之十

第十期(2006.11.09)

4月16日,本报发表通讯《站在国际前沿的糖尿病专家》及《把握科学利器,战胜糖尿病魔》的糖尿病知识科普文章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做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代表性的问题,给读者朋友系列解答。

应用国际医学新理念糖尿病人能长寿和高质量生活

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在此我们请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来解答糖尿病患者的有关问题。

患者问: 我今年49岁,身高1.7米,体重50.2公斤,较瘦,患2型糖尿病已10年。以前用口服优降糖控制血糖,但常出现口渴、多尿、无力,现在改服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仍不理想。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至15mmol/L,而且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身体感觉很差。左下肢麻木疼痛,走路时间长往往因疼痛而不能行走。

王教授答:这位病人患糖尿病已10年,正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期,也是糖尿病胰岛功能易受严重损害阶段。糖尿病发病一般分3个时期。

第一,高血糖前期。此期有的2至3年,有的3至7年,甚至可达10年左右。2型糖尿病此期血糖可能不高,但常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腹型肥胖等表现。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到影响或分泌的胰岛素质量较低。这个时期,病人表现为糖耐量减低(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此时病人往往因没什么明显的症状而疏于防范,不采取科学的手段干预,使自己从糖耐量减低转变成糖尿病病人。

第二,糖尿病高血糖期。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此期糖尿病人并发症可能较少或不很严重,但有些糖尿病人会存在麻痹心理,认为仅血糖高对人体没有太大损害。

第三,慢性并发症期。多是患糖尿病5年或10年以上的病人,甚至也有的在糖尿病确诊后1至2年发生。这时由于糖尿病的高糖毒性,对全身大中血糖及微血管乃至全身脏器组织的损害,糖尿病人可并发眼、脑、心、肾和神经等各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因并发症没有很好地控制而致死致残。上述患者的病程正处于糖尿病第3个阶段,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前期治疗措施不当,血糖控制不好,往往易发生并发症。

从患者的症状看,身高1.7米,理想体重应在65公斤±10%左右,而他的体重为50.2公斤,低于正常值,已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这是因其胰岛功能低下,糖耐量异常,不能像常人那样从糖代谢中获取能量,使机体过多地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所致。患者走路时间长就感到下肢疼痛并影响行走,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表现。这个阶段,也是糖尿病人发生糖尿病足,甚至糖尿病性下肢坏疽的高危阶段。如不及时正确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发生糖尿病下肢坏疽。

患者问: 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应如何科学治疗呢?

王教授答:从患者目前用药的状况来看,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忽略了从总体上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口服降糖药优降糖和美吡达,都是磺脲类降糖药,它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适用应是胰岛B细胞有一定储备功能的人群。

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吸收,抑制肝糖元合成,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氧化、转运,增强外周组织糖的无氧酵解,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型糖尿病人,但易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

上述患者糖尿病10年,胰岛B细胞功能有可能已受到严重损害,需做相应的胰岛功能检查以确定诊断。如果体重已处于负值,即消瘦状态,再用二甲双胍,不仅不利于降糖,还会进一步减轻体重,使机体抵抗能力进一步下降,同时还会因口服此种降糖药而损害肝肾功能,产生“鞭打疲马”的后果。在此阶段,如能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把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而且能避免或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体重会恢复到正常,而体力、精神状态也会有明显改善。

建议:关于此类糖尿病患者应做哪些检查与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1、患者应该检查胰岛功能的状况、并发症有无及程度、肝肾功能等。对胰岛功能(释放试验)检查,有利于对其胰岛功能做全面、正确、科学的评估,这对制定针对患者个人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检测有无并发症(包括早期并发症),有利于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并采取科学措施,阻断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立即停用损害肝肾功能及减轻体重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若胰岛B细胞功能损害严重,应停用磺脲类降糖药,而选择胰岛素治疗,迅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高渗性及高糖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

3、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从整体上控制血糖和病情。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改善胰岛微循环,促进和维持胰岛及周围神经纤维的正常兴奋性等办法。要把糖尿病的治疗上升到系统工程高度认识,从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

4、改善全身微循环和组织代谢环境,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避免糖尿病人因并发症而致残、致死。有利于为胰岛B细胞功能的修复提供良好的前提和条件,也有利于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提高。

典型病例夏先生,50岁,糖尿病5年,身高1.65米,体重51公斤,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15%(为2型糖尿病的非肥胖型)。入院后空腹血糖23.8mmol/L,餐后26mmol/L,多饮多食、消瘦多尿、右足麻木,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1期。口服达美康及使用胰岛素每天49单位,血糖仍不稳定。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4周后,平均血糖5.5 mmol/L,胰岛素由日注射49单位降至日注射5单位,且不再服口服降糖药,每日只需注射胰岛素5个单位,同时采取科学的运动和饮食疗法,右足麻木症状消失。应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对糖尿病人科学系统的治疗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修复和胰岛素受体活性的增强。

患者问: 糖尿病患者如何享受长寿和高质量生活?

王教授答: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如患有糖尿病,只要治疗达标,不仅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保持健康、长寿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的治疗达标,不单是指空腹血糖,更要求三餐后血糖达标,并一定要落实到长期持续达标的可靠指标上,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血糖达标。除血糖达标外,更要包括血压、血脂和体重等也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