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定点专科医院(05155011)不受医保指定医院限制
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 > 首页 > 糖尿病教育 > 北京晚报 >
王执礼教授答糖尿病友问之八

第八期(2006.09.29)

4月16日,本报发表通讯《站在国际前沿的糖尿病专家》及《把握科学利器,战胜糖尿病魔》的糖尿病知识科普文章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做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代表性的问题,给读者朋友系列解答。

初患糖尿病要注重胰岛细胞保护

患者崔某问: 我今年46岁,身高160cm,体重78kg,我父亲是糖尿病人。我于2000年在体检时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血糖10.4mmol/L,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 其后几年内,我每年体检,仍都属于糖耐量减低,也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可近半年来,我时常觉得乏力、爱困、精神差、头晕、便秘、皮肤干燥、瘙痒。空腹血糖在7至9 mmol/L之间,时好时坏。 我是不是已经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做哪些检测确诊?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王教授答:首先,从你疾病的特点来看,符合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你父亲是糖尿病人,说明你带有患糖尿病的易感遗传基因。2)你年龄大于40岁,这个时候,由于机体代谢率下降,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你身高160cm,理想体重应在55kg左右,你现在体重78kg,已超重41%。而肥胖者由于会导致机体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减低,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生物活性降低,影响机体的糖代谢。3)你从2000年被确诊为糖耐量减低。这是一种糖尿病和健康人之间的中间地带。所谓的糖耐量即是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正常人每餐的饭量多少不一,而饭后两小时血糖均应恢复在7.8mmol/L以下。健康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称为正常糖耐量。临床上,对怀疑患糖尿病的人给予75g葡萄糖口服,检测其胰岛功能的状态,叫糖耐量试验。在病理状态下,有的人在做糖耐量试验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已不如健康人那样有效和迅速,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指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而小于11.1mmol/L),称之为糖耐量减低。据研究,在对20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的随访观察,若不经科学的干预,10年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达90%以上。而经过系统、科学的医学干预,则会有很大可能不转变为糖尿病,甚至转变为正常人。你既已属糖耐量减低,又未接受系统的、科学的医学干预,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甚至几乎已成为一种必然。

其次,从你的临床表现来看,已出现早期糖尿病一系列症状。比如糖代谢异常,人常常觉得乏力;血糖高,血液处于高渗状态,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方式不同。有的会有植物神经受损,从而影响胃肠平滑肌的舒缩功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称之为糖尿病性肠胃综合症。有的表现为腹泻,有的表现为便秘,有的表现为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你的便秘可能由于血糖高引起的。还有,你的空腹血糖在7.0至9.0之间,按糖尿病诊断标准,只要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两次以上即可确诊为糖尿病。你的血糖时好时坏,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胰岛损伤还不是很严重,有时身体状态好一些,有时身体状态差一些,临床表现就不同。关于你能不能戴上糖尿病的帽子,我建议你采取这样的办法:在空腹状态下(指禁食8小时),做一次正规的糖耐量试验。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多少。若仍然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同时,我还希望你查一下胰岛功能。这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若要全面地了解胰岛功能,还要系统检测胰岛中的四种主要细胞功能,即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C肽,D细胞中分泌的生长抑素,PP细胞中分泌的胰多肽。系统检查这四种细胞功能,对全面系统了解胰岛功能状态,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治疗很重要。从糖耐量减低到发展成糖尿病,有的需要2至3年,有的需要3至7年,甚至更长,这个阶段,各种并发症会相继出现。在糖尿病早期,除要做糖尿病的专业检查,还要做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应要检查眼、心、肾、肝、足、血管、神经等方面,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给予科学干预。

第三,研究表明,一旦患有糖尿病,其胰岛B细胞90%以上受损伤,但受损伤胰岛细胞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科学治疗,有望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人体内高质量的胰岛素就会增多,其生物活性也会增强,高糖毒性对人体各脏器组织及胰岛的损害就会减轻,这样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就被延缓、阻断甚至避免。我院对糖尿病人采取体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就是通过对胰岛B细胞,全身各脏器组织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全身微循环及神经功能的促进和改善,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患者赵菖菖,男,43岁,身高165cm,体重82kg,超重36%。患者1991年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4mmol/L,诊为空腹血糖受损,他未采取措施干预,但时常有乏力、口干的症状。至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6mmol/L,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即行来我院实行系统治疗。入院时患者空腹血糖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mmol/L,神经系统检测提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入院后,我们给予“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并指导其饮食控制、科学锻炼,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改善胰岛及全身微循环周围神经系统的药物。患者在我院治疗两周,胰岛素从每天27单位,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停用注射胰岛素。出院后仅靠运动和饮食疗法,体重下降7kg左右,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5.6至6.5mmol/L。这个患者与你有相似的地方,1)疾病发生是从糖耐量减低发展而来。2)体重超重36%,属肥胖糖尿病人。3)患者属初患糖尿病人,并发症不是很严重。4)通过科学的治疗措施,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和修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防治糖尿病,关键在知识”,希望你认真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既重视疾病,又树立信心,并选择正规的、高水平的糖尿病防治机构进行系统、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我相信,通过以上努力,你很有可能达到高质量生活和长寿的目标。

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X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