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2005.08.19)
4月16日,本报发表通讯《站在国际前沿的糖尿病专家》及《把握科学利器,战胜糖尿病魔》的糖尿病知识科普文章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做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代表性的问题,给读者朋友系列解答。
患者问: 我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诊为糖耐量减低,请问什么是正常糖耐量?何谓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
王教授答:葡萄糖耐量即为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正常人每餐的饭量多少不一,而饭后 2小时最高血糖总是稳定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以下。
受检者在口服75g葡萄糖(或二两馒头)后,如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处理葡萄糖的能力显示出异常,表现在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了7.8毫摩尔/升但小于11.1毫摩尔/升,这种状态,叫做糖耐量减低。
糖耐量的减低,尚不能定性患有糖尿病,但糖耐量异常者,这是糖尿病早期危险信号,应引起高度警惕。
糖耐量减低,反映人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某一个或数个环节有障碍。据统计,在随访 200例伴有糖耐量异常者,在5年以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22倍,10年以内如未经科学的医学干预,90%发展为糖尿病。如经积极的、科学的干预,就会有很多糖耐量异常者不转为糖尿病,其中很大部分更可转为正常人即糖耐量正常者。
可见,糖耐量减低提示糖尿病的前期。但也可见于其它疾病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如急慢性肝病,当肝脏储存糖原的能力降低,肝脏不能充分摄取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使餐后血糖升高,引起糖耐量曲线异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肝糖原分解,糖原异生增多而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与耐量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葡萄糖吸收、利用增快,故血糖升高。临床发现糖耐量减低时,并非都是糖尿病,故不可轻易下 “ 糖耐量减低就是糖尿病 ” 的结论。故糖耐量异常者,应进一步明确病因,同时作系统的胰岛功能检查,即对胰岛中的 a 细胞、β细胞、 D 细胞、 pp 细胞在内的 4 种细胞系统的检测,这样才可确定糖耐量异常的发病原因,才能采取很强的针对性的科学干预,才会使其中很大部分糖耐量减低人群不转为糖尿病,成为一生与糖尿病无缘的健康人群。
患者问: 我被诊为糖尿病,一下子失去生活的希望,糖尿病是一种后果严重的疾病,我今年才 30 多岁,恐怕来日无多了,糖尿病病人不能长寿吗?
王教授答: 糖尿病病人应该明白,对寿命的最大威胁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获得满意控制,阻断、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或至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不继续发展,糖尿病病人对获得长寿和高质量的生活应有足够的信心。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病人,因能坚持正确治疗,直到 80 多岁还健在。如在 20 世纪初,在胰岛素问世的早期,就有一个叫赖迪的糖尿病病人,他 14 岁确诊患了糖尿病,并开始用胰岛素治疗。尽管那时的医学水平还很低,对糖尿病的认识较现在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位 I 型糖尿病病人一直平安地活到了 76 岁。与那时相比,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更深入,治疗更规范,手段更丰富,技术更先进,糖尿病病人长寿和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应该比过去容易做到了。经英国美国做十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统计,证明如经科学的医学管理(即病人能遵守遗嘱并和医生很好的配合)有 40% 以上糖尿病人的寿命可达到 80 岁以上。所以对糖尿病人来讲,医生和病人共同的心愿应是 6 个字,即“寿命和生活质量”,并尽可能提高“寿命和生活质量”。当然了,糖尿病病人获得长寿和高质量的生活,就要到正规的、专业的、能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医院,采用系统的以保护胰岛细胞为主体的综合治疗。